
老铁们!今天咱聚焦一个关键话题——“亮家不等躬耕地”! 有些南阳的老师觉得,大胆承认习凿齿《汉晋春秋》里的“号曰隆中”存在也没啥,反正“亮家”和“躬耕地”是两码事。他们以为这是反击“襄阳说”的妙招,既能否定“号曰隆中”是躬耕地,又显得格局大,殊不知这纯属掉进了“信书本、迷权威、缺全局”的认知陷阱!这说法不光不顶用,反而给襄阳说递枪送弹,实实在在消解南阳卧龙岗的躬耕地地位! 为啥这么说?听我掰开揉碎讲: 首先,“号曰隆中”真的存在吗?核心就在“号曰”俩字!这根本不是严谨的史地记录,不是东汉真有个叫“隆中”的地名,而是习凿齿为了给家乡攀附诸葛文化,刻意附会的文学说法,从头到尾就没任何考古实证支撑——没有三国时期的建筑遗迹,没有相关碑刻,纯属文字层面的想象! 其次,有些老师觉得“亮家不等躬耕地”能规避危害,可压根没看清关键:《汉晋春秋》的记载本身不算啥,真正把“号曰隆中”和躬耕地绑死、对南阳伤害最大的,是《水经注》!郦道元明明白白写着:“沔水又东迳隆中,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 瞧见没?《水经注》直接把“隆中旧宅”和“三顾草庐”划了等号,这才是襄阳说的核心依据! 还有网友疑惑:南北朝那么多书都提了“号曰隆中”,难道都错了?更矛盾的是,有些老师一边质疑《水经注》被篡改,一边又坚信这些书本里的“号曰隆中”是真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关键问题来了:你说“亮家不等躬耕地”,前提就是默认“号曰隆中”真实存在!可《水经注》早把“隆中亮家”和“躬耕地”绑得死死的,你承认亮家存在,襄阳说正好顺着这个逻辑反问:“亮家都在隆中了,躬耕地能不在?” 这不是主动把话语权交出去,给对方递刀吗? 说白了,这就是只知“拉车”不看路!没意识到这种说法正在消解南阳诸葛文化的根脉,把主动权拱手让人!真正的反击,根本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要戳破“号曰隆中”的附会本质:用地理实证证明南阳卧龙岗才是真正的隆中,证明现在的襄阳古隆中不是习凿齿说的“号曰隆中”,更要明确“号曰隆中”本身就不存在! #热点 #快来围观 #诸葛亮躬耕地 #三个隆中 #三个隆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