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产税落地进程加速,两类人群或面临显著压力:随着政策信号愈发明确,异地多套房持有者与高杠杆炒房群体需提前应对潜在风险。 政策推进已进入关键阶段。2025年11月,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财新峰会上透露,房产税全国人大立法已基本完成,技术性难题得到解决,仅待“适时推出"。结合其此前“经济回暖后应尽快试点"的表态,房产税落地已从理论探讨转向实操准备。尽管具体时间表未定,但政策窗口期正逐步收窄,市场对房产税的预期持续升温。 异地多套房持有者首当其冲。房产税若按"人均免征面积+超额累进税率"征收,跨城市配置多套房产的人群将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空置房产无法通过出租抵消税负,若所在城市租金回报率较低,持有成本将直接侵蚀收益;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房产因人口流出、供需失衡,变现难度本就较大,叠加税负压力后,资产缩水风险进一步加剧。例如,某家庭在A、B两城各持有一套房产,若A城房产用于自住,B城房产长期空置,则B城房产的税负将成为纯支出项,若租金无法覆盖税款,持有价值将大打折扣。 高杠杆炒房者资金链承压。这类群体依赖房价上涨覆盖贷款利息,但房产税的开征将打破这一平衡。新增的持有成本将直接增加债务偿还压力,若房价停滞或下跌,房产增值收益无法弥补利息与税负,可能陷入"越持有越亏损"的困境。更严峻的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部分城市房价下行趋势未改,高杠杆炒房者若因税负压力被迫抛售房产,可能引发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形成"抛售-贬值-再抛售"的恶性循环,甚至触发个人债务危机。 政策设计兼顾公平与灵活。据悉,房产税征收或设置免征面积,保障刚需家庭基本居住需求;税基可能按市场交易价打折核算,减少对普通购房者的影响。这些设计体现了"精准打击投机、保护合理需求"的导向,但两类高风险群体仍需未雨绸缪,合理规划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