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年轻人正被两种认知裹挟:一边是“考公躺平享清福”的虚假幻象,引得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另一边是“创业风口快暴富”的致命诱惑,让不少跟风者折戟沉沙。事实上,公考绝非安乐窝,创业更不是提款机,唯有看清背后的真相,才能做出理性选择。 国家重大政策的出台,往往孕育着新的行业机遇。“十五五”规划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置于战略首位,为深耕实体经济者提供了广阔舞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系统部署场景培育开放,进一步拓宽了市场准入。 在政策鼓励创业的大背景下,自媒体鼓吹的“创业神话”层出不穷,但其中有部分是收割年轻人的毒鸡汤!那些号称“低投入高回报”的赛道,实则暗藏风险:新能源汽车维修资质难考且高压风险突出;家政收纳师在低线城市需求惨淡,多数从业者熬不过三个月;短视频运营常陷入“一人多岗”的困境,薪资始终处于低位;健康管理师证书泛滥,市场认可度大打折扣。 相关调查发现,部分“代办大学生创业补贴”中介,利用年轻人对政策的不熟悉,打出“高额补贴代办”的诱人广告,借机收取高额代办费和增值服务费。更有甚者暗示可通过“包装”或伪造材料申报,催生大量“空壳公司”套取补贴,这类行为已触碰法律红线。 国家鼓励创业,并出台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铁路、核电、低空经济等领域,初衷是为创业者创造良好环境,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无脑乱投。真正能盈利的赛道,需要精准对接政策、有效规避风险,而非被自媒体流量牵着鼻子走。年轻人创业容错率低,稍有不慎便可能血本无归,没有十足准备切勿轻易入局。#生活#工作 #国考 #工资 #家庭 #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