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能逃不掉朝令夕改的决策、互相甩锅的内耗、只看关系不看能力的评价体系,但你能选的是:不被这摊浑水拖垮。就像面对一面歪歪扭扭的镜子,你非要对着它证明“我长得周正”,结果只会被它的扭曲气到发疯。 在糟糕的环境里,“努力证明自己”往往是个陷阱。你熬夜改好的方案,可能因为领导一句话就全盘推翻;你拼命扛起的责任,可能转眼就成了别人甩来的锅。不是你做得不好,是这里的规则本就不看“好不好”,只看“合不合群”“顺不顺意”。越想在这种逻辑里争个对错、拼个认可,越容易被消耗得心力交瘁——你的能力会被琐碎磨钝,你的心气会被不公浇灭,最后连自己都怀疑“是不是真的不行”。 但这不代表要躺平。真正的聪明,是把环境当“过渡场”,而非“终点站”。白天应付那些不得不应付的流程,晚上关掉电脑就去啃专业书;表面上跟着走形式,暗地里攒自己的本事——考个硬证书、练一手好文笔、攒几个能拿出手的案例。环境再烂,也夺不走你偷偷生长的力量。 记住,草台班子的问题,从来不是“你不够好”,而是它本身就撑不起“好坏”的标准。你的价值,不该由一套扭曲的规则来定义。与其在这里耗尽力气证明自己,不如把劲攒着——等攒够了底气,抬脚离开时,你会发现:真正能证明你的,从来不是那个烂环境里的评价,而是你带着一身本事,走向更开阔天地的样子。#体制内#职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