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家庄古柏群》马家庄村位于河北省南宫市区东南38公里,距清河县城驻地戈仙庄镇9公里,总人口1608人,全村多为马氏家族,外姓极少,村落占地100余亩,总耕地面积4000余亩,青银高速东西纵贯该村的北侧,交通便利,在抗战时期是革命老区南宫县东南乡抗日模范村,著名的“冀南日报”报社曾入住该村。该村主产农作物为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等作物,闻名全国的“格朗蜜”大西瓜是该村支柱产业,全国有名。产业涵盖电焊条、羊绒加工、汽车配件、金属加工等多个领域! 那么马家庄的历史由来是什么呢? 据碑文记载:明洪武初年,马氏初祖马宁自涿州“大树楼桑村”迁至南宫县城东南六十五里的赵各庄(今称西马固),于此定居。其后,二始祖马士忠于西马固村南牧羊时,目睹喜鹊与蛇激烈相争,顿悟此乃龙凤斗之吉兆,认定此处为风水宝地,遂折下柳枝插地作记。临终前,他留下遗嘱:“吾身故后当葬于此地,本族后代中当出天子;侧葬之则出皇后。”插柳数年后,柳枝长成参天大树。二世祖马士忠亡故后,后人念及此树乃长辈所植,不忍毁损,遂葬其于树侧。后来,三世祖马士忠长子马某全为守孝道,举家迁至二世祖墓南一百五十丈处,结庐而居,躬耕自食。三百年间,马氏家族在此繁衍生息,人丁兴旺,终成整个家族的主要聚居地,取名马家庄。 那么马家庄历史上是怎样的呢? 相传明时,此村极盛。万历间,马家庄广袤三百亩,楼宇百余,村人无论老幼,皆居其间,富庶安泰。村中原有城隍庙、土地庙各一,惜毁于浩劫,今唯遗基址存焉。村中耆老云:城隍庙者,乃万历帝亲临祭祖时所敕建也。盖此村为帝外家故里,旧制城隍庙唯州府得立,缘属帝戚祖籍,故特旨营之。其庙规制宏大,神像威仪俨然,殿宇巍峨壮丽,石、砖、木诸雕工极精巧。土地庙尤显古朴庄严,其内壁柱梁栋,不见砖木之痕,遍绘神异故事,藻彩斑斓;穹顶塑泥彩浮雕,如十八层地狱、枉死城、奈何桥、佛家六道轮回诸景,摹刻入微,巧夺天工。 那么马家庄都出过哪些历史名人呢? 马家庄历史上涌现众多杰出人物,曾诞生“一皇后、四进士、两名四品带刀侍卫”;建国后,河北省第一任文化局长马紫笙便出自该村;新中国首任驻英代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兼副秘书长马家骏亦是该村人;同时,这里是台湾地区前海军上将、海军总司令、联勤总司令、防务部门副部长、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秘书长马纪壮先生的故乡。 #南宫 #南宫市马家庄 #威县 #骑行随拍 #河北周边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