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走进帛书版《道德经》道经第十三章,探寻其中蕴含的道家智慧,它将为我们揭示摆脱“我执”、实现人生升华的奥秘! “宠辱若惊”:得宠时狂喜(怕失去),受辱时恐慌(怕贬低); 本质是将自我价值绑在他人评价上,如员工因领导一句表扬失眠、一句批评崩溃,活成情绪的傀儡。 “贵大患若身”:人之所以恐惧祸患(失业、疾病),是因过度执着“小我” (“吾有身”),如紧握沙子怕流失,握得越紧流失越快。 天天焦虑“房贷还不上”“孩子考不好”,本质是“小我执念”作祟。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超越“小我执念”(“无身”),便无惧得失; 如癌症患者放下“必须痊愈”执念后,反而心境豁达。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将天下视为自身般珍重(“以天下为身”),无私承载众生;如父母为孩子舍命付出,伟大领袖为民谋福不图私利。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惜自身是为更好服务天下(如医生抗疫时防护自身非因怕死,是为救更多人),如此才堪当大任。比如企业家捐出全部利润建学校,因“财富取于社会,用于社会”——此即“爱以身为天下”。 核心启示—— 世人困于“宠辱惊”与“患得患失”,皆因“我执”作茧自缚: 破我执:看淡褒贬,如镜映物不留痕(被骂“蠢货”?笑笑想:他今早可能被老婆骂了); 立大我:把“小我”融入“大我”(扶贫干部驻村十年不悔,因“百姓笑脸是最大勋章”)。 当你不再为“我”而活,天下自可托付于你——放下得失心,方得大自在。 #道家文化 #帛书版道德经 #宠辱若惊 #患得患失 #破除我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