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视频 枣庄.周营传奇人物录——傅永训 傅永训,又名傅永顺,1927年10月生于枣庄周营西街,后迁往单庙村,2008年5月去世——傅永训的一生,就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生—— 他刚刚13岁就在家乡运河北岸的周营镇参加了八路军少年抗日先锋队,成为当地著名的“小八路”,19岁正式参加革命、入党,历任区助征队长、台枣专署公安局秘书资料员、枣庄市委机要秘书、档案秘书、市档案馆副馆长兼市编史修志办公室副主任,从事档案和史志工作近半个世纪—— 曾先后荣获“毛泽东奖章”(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抗美援朝纪念奖章”(1951年,全国政协)、“华东野战军人民英雄2级奖章”(1947年)、“献给共和国创立者功臣奖章”(1999.10.1,枣庄市委市政府)等多枚勋章—— 他主编的《枣庄市志》、《辛亥革命在枣庄》等书,不仅是有一定水平高度的地方志和文史资料,而且都很好地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代表作有《源远流长话枣庄》、《枣庄幅军》、《乡风民俗》、《单庭兰烈士传》、《孙云亭抗日功不可没》、《爱国抗日模范孙倚亭》、《谈地方志与文史资料的关系》、《朱道南同志革命回忆录》、《坎坷的路》等。 1938年3月23日,参加台儿庄会战的一支川军队伍住在周营西街的傅家,当时有个军官问年仅11岁的傅永训: “日本鬼子来了你怎么办?” “我坚决不当亡国奴。”傅永训回答。“我们中国人,应当有志气。”他说。 “我们从四川来到这里,是干什么的?” “打日本。”傅永训说。 “好,我们就是来对付日本鬼子的。” ——1985年8月28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台儿庄光照人间》一文中记述了傅永训与川军军官的一组精彩对话(孔浩提供) 1939年春,鲁南抗日形势发展迅速,抗日局面比较活跃。傅永训在叔父傅元昌(115师运河支队区长、军需主任)的动员下,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孙伯龙在周营组建的“少年抗日先锋队”。 1940年元旦,孙伯龙和邵剑秋等人的队伍整编为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抗日少年先锋队到处参加联欢,去各村宣传、唱歌、讲演,群众给他们送水送饭—— 少年抗日先锋队解散期间,傅永训在叔父傅元昌的领导下,为运河支队传递情报、征收钱粮。他独自一人带一棵手榴弹,在夜晚时分,曾多次往返于周营和驻有日军的韩庄、塘湖附近村庄之间,每一次都圆满完成任务!直到1946年,他终于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