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都移民:四次搬迁里的全淹全迁壮举(附官方依据版) 丰都作为三峡库区唯一跨江全淹全迁的县城 ,其四次移民搬迁的历程,既有官方档案的清晰记载,也饱含移民群体的烟火乡愁。以下结合权威史料,还原这场跨越十年的搬迁史诗: 1. 2001年9月:行政中枢先行迁 。这是搬迁的启动信号,县“四大班子”及50多个行政部门率先跨过长江大桥入驻新城区,街头横幅“热烈祝贺县四大家于9月8日搬到新县城办公”见证了这一时刻。干部们带着公章与档案先行,为后续群众搬迁“趟路”,拉开了这座1900年历史古城迁移的序幕。 2. 2002年8月:市井烟火大迁徙。3000户居民陆续搬离老城核心区,最繁华的街巷成了告别现场。红装腰鼓队用热闹鼓点送别故土,围观街坊安静注视,把不舍藏在心底。县一小的学生揣着校园梧桐叶,商贩们打包着经营多年的摊位,没有哭声,只用烟火气的仪式感,给家园办了场体面的告别。 3. 2003年6月:清库备战蓄水 。三峡工程启动135米水位蓄水,老城拆除进入冲刺阶段。名山镇等淹没区域的最后一批商铺闭门,商户们拆下招牌仔细包裹。全县同步推进工矿企业搬迁与结构调整,专业设施复建也加紧推进,为江水漫城做好全方位准备,这一年约8000户居民完成后靠安置,在新划定的山坡区域搭建新家。 4. 2005年12月:终迁爆破沉老城 。当月30日,老县城最后一幢高楼被爆破拆除,标志着搬迁基本收尾。至此,丰都累计完成7.6万城乡移民搬迁(后续统计显示总搬迁人口超8.6万) ,其中1.2万余人外迁江浙等地,其余居民或后靠安置,或迁入新县城。随着后续175米水位蓄水,这座古城最终沉入江底,形成62.28平方公里的库面。 这场全淹全迁,涉及1座县城、5座集镇和356家企事业单位 。移民档案记录下每一份奉献:全县形成2.9万卷移民档案,详细留存了8万多移民的搬迁协议、安置记录 。这些档案不仅是历史凭证,更帮移民解决了房产过户减税、高考加分等实际问题 。 丰都移民没有惊天口号,只以“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韧劲 ,把祖祖辈辈的家园让给了三峡工程。如今新县城的繁荣,正是对这份奉献最温暖的回应,而那些藏在档案里、移民记忆中的老城故事,永远镌刻着“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底色。 #丰都#丰都鬼城#丰都老城#三峡移民#现场实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