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伦敦,议会大厦的灯光映在泰晤士河上。1982 年,撒切尔夫人公开说,中国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都没法给世界提供新思想,这话当时在西方很有市场。 那会儿中国刚改革开放,北京长安街全是自行车,上海外滩没霓虹,广东乡镇企业正组装第一批出口电视机,墙上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的标语,藏着即将到来的变革。当时中国人均 GDP 才是英国的十分之一,深圳刚开始建基础设施,“中国模式” 还没人讨论。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陆家嘴高楼冒了出来,中关村互联网企业起步,英国《经济学人》第一次叫中国 “世界工厂”。2008 年奥运活字印刷、2010 年世博中国馆,让西方改观。后来 “墨子号” 卫星上天、港珠澳大桥通车,科技上慢慢从跟跑变并跑。 文化方面也不示弱,《三体》拿了雨果奖,李子柒的视频在海外圈粉千万,故宫文创一年卖 15 亿。国际上,亚投行、“一带一路”,还有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都在输出中国思路。 当然中国还有短板,核心技术、文化创新生态都得完善。但 2013 年撒切尔夫人逝世时,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 5G、人工智能这些突破,早打脸了当年的判断。 世界在变,每个国家都能给文明添彩,关键是保持学习和创新。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才能接住每一个变化。#历史 #历史冷知识 #历史知多少 #历史不南柯 #历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