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米小笺】 再一次站在这片被寄予厚望的土地上,时光仿佛在这里打了个褶。阳光还是那样慷慨,把“春华秋实”的牌匾照得发亮,空气里浮动着月季和泥土混合的香气。水车依然在渠里吱呀转动,像个不知疲倦的守钟人。只是那曾经风靡一时的天壶,如今静立水中央,壶嘴不再倾泻——它成了自己的纪念碑,沉思着那些被流水带走的喧哗。街口的村史馆讲述着它曾经的辉煌与历史,让这淡淡的晚风吹来一丝丝的暖意! 我记得十年前的夏天,这条石板路上挤满了拍照的游客,孩子们举着风车从身边跑过,笑声能惊起槐树上的蝉鸣。农家乐的灶火从傍晚烧到深夜,酒杯碰撞声里,每个人都相信好日子会永远这样滚烫。 而现在,道路宽阔了,田野却安静了。当年嬉闹的年轻人去了城里,他们的孩子在小院追逐。一片连一片的白色大棚覆盖了曾经的菜畦,像大地的银色铠甲。透过塑料薄膜,能看见草莓正红,瓜秧攀爬——它们在不合时令的季节里生长,换取更实在的收成。 几位老人坐在祠堂前的石凳上,他们的目光既看向游客,又像穿过我们,看向更远的什么地方。其中一位认出我,咧开缺了牙的嘴笑:“回来啦?”那语气平常得仿佛我只是去村口买了包盐。 是啊,回来了。看着这个既要保留乡土魂魄,又要与时代握手言和的村庄,我忽然明白——变迁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就像那架老水车,水流变了力道,转了方向,它依然在转,只是换了节奏。天壶不再表演,但它倒映云影的样子,何尝不是另一种完成? 暮色渐起,大棚里的补光灯次第亮起,如散落田野的星子。那是不同于阳光的明亮,却同样照亮生长。 这个村庄像极了我们的人生——总要告别一些天真的热闹,筑起一些务实的大棚。但在每一个看似妥协的选择里,只要根还扎在这片土地,只要清晨依然有鸟鸣破晓,黄昏依然有炊烟升起,变迁就只是生长的另一个名字。 离开时回头,村庄在夕阳里轮廓温柔。它不再是最初惊艳我的那个童话,却成了更让我安心的人间。 那些看不见的耕耘正在发生,在土壤深处,在人心深处。 而明天,当第一缕光掠过水车,这里依然会醒来,带着所有昨天的记忆,和所有明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