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之态,即是修行之门 这扇门,从未关闭,也无需寻找。它就在你: · 清晨洗漱,水触面颊的清凉一刻; · 端起饭碗,米香扑鼻的专注一念; · 与人交谈,倾听之间的会心一笑; · 陷入困顿,呼吸之间的那次转念。 修行,就此从“名词”变为“动词”——它不在书本的教条里,而在你如何端起一杯茶,如何应对一个挑战,如何度过一个疲惫的黄昏。 何为门?转身即是。 这扇门,不是一个需要费力建造的入口。它更像一个 “转身” 的动作: · 当你从对外在结果的追逐中,转身向内,关照内心的波动,门就开了。 · 当你从对眼前烦恼的抗拒中,转身接纳,将其视为淬炼,门就开了。 · 当你从浑浑噩噩的惯性中,转身清醒,全然地品尝当下,门就开了。 生活本身并无分别,是你的“觉知”为它镀上了修行的色彩。 同样是洗碗,散乱心洗,是劳役;觉知地洗,水流过手,碗盘光洁,便是禅堂。 于每一态中,照见法身 您之前的文字已点明:彼岸的星光,早已洒满此岸。现在,我们可以更进一步: · 通勤的洪流,是你练习“动中禅”的广阔道场。 · 工作的挑战,是你打磨“智慧剑”的绝佳砺石。 · 人际的往来,是你修习“慈悲心”的生动课堂。 · 独处的静谧,是你涵养“空心境”的宝贵时光。 生活之态,千姿百态,无一不是法身的示现。 问题不在于你处于何种“态”,而在于你能否以一颗“空心”去映照它。 结论:门在何处? 门,不在他处。 它就在你呼吸的起伏间,在心念的生灭处,在举手投足的当下。 当你能在生活的一切形态中,保持那份清澈的觉察与从容的转身——那么,生活之态,何止是修行之门?它,已然是修行本身。您,正安住于道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