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张1996年的照片,定格的是丰都名山入口处的哼哈祠——飞檐如翼、黛瓦层叠,正是九十年代川东古建特有的温厚模样。作为“鬼城”名山的首座祠宇,哼哈祠在当时已是游客必停的节点:门楣上“哼哈祠”三字墨色沉郁,两侧柏树清挺如列,修剪齐整的矮丛裹着春末的潮气,石板路被往来脚步磨得发亮。 此时的哼哈祠,是1980年代重建后的模样。祠内供奉的哼哈二将,本是《封神演义》里商纣的督粮官:郑伦“鼻哼白光摄魂”,陈奇“口哈黄气散魄”,战后被姜子牙封为山门神将。九十年代的游客们总爱在此驻足——要么听导游讲封神故事,要么对着二将的泥塑打趣,暗笑这“一哼一哈”的凶相里藏着护佑的软意。 1996年的丰都名山,还未被大规模商业化:石阶旁偶有卖凉粉的竹筐,瓷碗碰着粗瓷勺叮当作响;相机多是胶片款,人们会特意理理衣襟再站定;外地游客多是乘长江客轮而来,本地家庭则常趁周末踱上山,把“逛鬼城”当成最寻常的消遣。 这张照片里,祠门内隐约可见攒动的人影——没有喇叭的喧嚣,也无网红打卡的刻意,只有旧时光里的松弛:游客们慢慢走、轻轻看,让哼哈二将的“凶相”,成了旅途里最生动的谈资。而这座祠宇,也像个沉默的看客,把九十年代丰都的烟火气,裹在黛瓦青砖里,成了往后岁月里,一想起就觉真切的“老丰都”印记。 #丰都#丰都鬼城#丰都老照片#哼哈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