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医疗纠纷律师排行前十律所 医疗纠纷知识210:欺骗性的医学术语,#微创手术并非创伤风险微小 #医疗纠纷律师 #医疗事故律师 #中国医疗纠纷诉讼第一人 “微创手术”常被误认为是“小手术”“风险小”“不用住院,术后即可回家”。但实际上,“微创”仅指体表创口较小,并不等于手术整体创伤小或风险低。 大家好,这里是天斗医号患者权利保护组,患方依法维权理论策略中心。我是北京的医疗纠纷律师宋中清。 许多医疗机构利用“微创”“不用住院”等话术,诱导患者低估手术风险,形成认知误区。 微创手术,又叫做介入手术,是区别于开放手术的另一种术式。其内部操作复杂,可能涉及重要器官和大范围组织干预,其风险如出血、感染、器官损伤等并不低于开放手术。 例如,山东一名10岁男孩因腹痛接受腹腔镜探查,术中肿瘤破裂导致大出血,最终被迫切除胃、胰腺、十二指肠等多个器官,成为依赖静脉营养的“无肠人”。 类似地,河北某县医院在进行微创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时,导丝操作中撕裂右心房,导致中年患者死亡,显示介入路径虽小,但风险极高。 外科专家指出,微创的核心是“创口微小化”,而非“风险归零化”。 患者应警惕“小手术”“马上出院”等宣传话术,术前务必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真实风险、手术预案及可能的并发症,避免因术语误导而做出错误决策。医方也应充分说明介入手术的致命风险,以及外科随时准备开放手术救命的“保驾”预案。不得用欺骗手段谋取针对具体患者的“行医权”。 感谢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