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025 作为‘中国制造 ’的收官之年,今天这场会,围绕十五五规划,将藏着行业‘收尾’与‘启新’的3大关键信号: 1、标准‘收口’:今天《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国标(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意味着‘中国制造 2025’推了十年的智能化能力评价,终于要形成全国统一的‘官方标尺’,之前各行业、各区域的零散标准,会逐步对齐到这套体系里,这是收官之年‘标准化落地’的核心动作。”企业可以对照国标征求意见稿开展自我评估,识别与标准间的差距;优先补齐数据治理、流程数字化等核心短板,形成适配国标的整改方案;同步对接当地工信部门或贯标服务机构,提前启动合规备案流程,避免后续因标准不达标影响政策申报、项目落地。 2、实践‘出海’:今天发了首批海外工厂的 CMMM 证书,这说明咱们的智能制造标准,不再是‘国内自循环’,而是开始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能力通行证’,这是‘中国制造 2025’从‘国内升级’到‘全球输出’的标志性突破。”有海外工厂的企业,推动海外基地开展 CMMM 贯标认证,完成核心工序的标准对齐,用证书打通海外客户合作、本地化政策支持的通道;计划出海的企业,提前将 CMMM 标准嵌入海外工厂规划方案,同步搭建跨区域的智能运维体系;已获证企业可整理成熟案例,参与行业交流输出经验,提升品牌在海外智能制造领域的话语权。 3、生态‘启新’:今天上线了贯标服务管理平台,还发了《长三角智能制造指数 2025》收官不是结束,而是用统一标准、成熟实践搭好‘底座’,接下来要靠区域协同、生态联动,往‘规模化智能工厂’方向推进,这是 2025 之后的新起点。”企业可以入驻贯标服务管理平台,对接技术服务商、金融机构等生态资源,解决智能化升级中的技术瓶颈、资金缺口;长三角及其他重点区域企业,主动参与区域智能制造协同项目,共建跨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共享供应链数据;中小型企业可聚焦细分环节,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展规模化改造试点,借助生态资源降低升级成本。 智能制造从‘有没有’的普及,转向‘好不好’的提质,再到‘走出去’的突破。后续我们也会跟着这些信号,帮更多企业把智能化能力‘落地’又‘变现’。#智能制造 #十五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