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初,墨西哥米却肯州乌鲁阿潘爆发大规模抗议。起因是市长卡洛斯·曼佐遭暴力杀害,最初的悼念活动迅速演变为与掷弹兵的街头冲突。当地警方确认至少7人受伤,23人被捕。抗议者攻入政府宫殿,纵火、投掷物品,要求中央政府“为国家伸张正义”。乌鲁阿潘作为墨西哥牛油果出口重镇,每年外汇收入约31亿美元,如今运输路线受阻、出口延误超15%。暴力事件让该市核心贸易停摆,也震动了全国政坛。总统克劳迪娅·谢因鲍姆谴责暴力,宣布将与美国合作调查背后势力,并暗示“地方贩毒集团介入选举”的可能性。 【背景延伸】 美国国务院已将米却肯州列为高危地区,建议公民避免前往。多家媒体认为,这起事件已成为谢因鲍姆政府的法治考验——在选举制度脆弱、地方军警腐败和黑帮势力渗透的结构下,中央的控制力正被削弱。抗议者打出的标语“没有正义,就没有国家”成了新一轮政治裂痕的象征。 分析指出,这起事件不仅是地方暴力,更是制度失灵的警钟。女总统克劳迪娅·谢因鲍姆上任后试图平衡美国合作与国内治安,但她的“联邦控制与地方自治”政策在米却坎彻底破裂。美国农业部近日警告,鳄梨出口链若继续受暴力干扰,或冲击两国农业贸易与就业市场。 民众怒火指向的不仅是凶手,更是一个被黑帮俘获的国家机器。当市民要靠燃烧档案来发声,当联邦军被派往自家城市维稳——这已不是抗议,而是民主在血中求生的现场。 这场抗议不仅是地方政治悲剧,更暴露墨西哥长期的结构性失衡:治安被黑帮垄断,经济依赖出口,政治在“联邦合作”与“主权焦虑”之间拉扯。谢因鲍姆政府高调“亲美”,寄希望于外援稳定局势,却被批评“丧失独立性”。从民众角度看,街头的怒火是穷人失业、农户破产、地方政府失信的总和。墨西哥想要守住民主,不只是清算一场谋杀,而是要在火焰中重塑国家秩序。问题是:制度能否比愤怒更强? 新闻来源摘要 《路透社》报道谢因鲍姆誓言为遇害市长伸张正义 《国家报》分析米却坎政治暴力与经济结构失衡 《美联社》统计过去五年墨西哥45名官员遭暗杀 #抖音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