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维钧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267号,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 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 : - 建筑概况:该建筑建于1921年,为西洋古典式砖混结构三层楼房,占地面积132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共有房屋48间。建筑为木屋架起脊,红缸砖墙面,木楼板楼梯,双槽玻璃窗,二、三楼均有平台。楼门前有一对巴洛克式麻花柱,进门左侧装有硬木沙发式座席,地板为菲律宾木人字地板,整体风格端庄典雅。 - 历史背景:1922年,顾维钧离英回国,或许是目睹了军阀混战的动荡政局,他着手在天津英租界购置土地建造寓所。1924年,顾维钧曾在此小住。虽因公务繁忙,他本人不常居住,但家人亲友常在此落脚。后来,顾维钧的女儿顾菊珍也在此长期生活过一段时间。 - 现状与价值:现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津市委员会办公所用。2013年,顾维钧旧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转折》《张自忠》等多部影视剧曾在此取景。 顾维钧(1888年-1985年),字少川,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外交家 。 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 - 生平经历:顾维钧出生于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区),早年考入上海圣约翰书院,后赴美留学,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12年回国后,任总统府英文秘书等职。1915年起,历任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公使。1919年,他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就山东主权问题据理力争,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1922年起,他先后出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1931年,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后任驻法、驻英大使等职。1945年,出席旧金山会议,第一个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946年任驻美大使,1956年辞职,后被选为海牙国际法院法官、副院长,1967年退休,1985年在美国纽约逝世。 - 主要成就:顾维钧是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官群体中的代表人物,活跃于近代外交界近半个世纪,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他为废除不平等条约采取“联美制日”策略,积极参与“修约外交”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其晚年口述整理的《顾维钧回忆录》,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的重要原始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