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崂山历有“神窟仙宅”、“洞天福地”和“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美誉,旺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其中崂山的道观的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等景点,是我9月20日参观的重点。 太清宫又名下清宫,位于崂山老君峰下,大海当前,三面环山,负阴抱阳,乃神仙之宅。宫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崂山道教的祖庭,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说起太清宫始建,还与江西有渊源。 据宫志记载,太清宫为西汉建元元年(140年)江西瑞州府(现高安市)张廉夫创建。 张博学才茂,仕至上大夫。因碍权贵,他弃职入道,精研玄学,不涉世俗,入终南山得师传道,后至崂山修茅庵“三官庙”,供三官大帝,后改称太清宫。在崂山期间,授徒布道,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也被崂山道士视作开山祖师。 50米高的“世界上最大老子像”立于太清宫后山上,现成为崂山旅游全新的标志景观。铜像左手指天右手指地,意为开天辟地,道生万物。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道教尊为“道祖” “太上老君”。其《道德经》提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朴素的哲学思想,强调阴阳平衡、柔弱胜刚强,主张回归自然本真,影响着中国哲学、政治、文化数千年。 明永乐年,武当派的开山祖师张三丰隐居于崂山明霞洞悟道讲学,崂山的明霞洞也因他而声名远扬。 宋建隆元年,皇上拨巨款新建上清宫和太平宫,和太清宫一样,都具有皇家背景的道教宫观。宫观内有玉皇殿,左右偏殿为三官殿、七真殿等建筑。进入山门,门内千年古银杏树,枝叶繁茂,苍翠葱茏。二进门看到门联“是真名山邻福地,此处洞府别有天”。进园,迎面是一座影壁,正面书 “寿”字,背面为“福”字。如此清幽的环境,不尽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神仙居住的福地和崂山世外桃源的神奇。 崂山作为道教圣地,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老年朋友有机会去崂山,不妨亲身感受一下深邃的道教哲学思想,打卡道观里精美的古建筑、碑刻、文物等。爱好文学的朋友可在蒲松龄大师《崂山道士》和《香玉》的小说创作地,寻找他当年的足迹,感受作家当年的创作氛围。爱好音乐的朋友,可探寻丘处机道乐传真布道的精髓,欣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崂山道教音乐,来一场享受崂山道教文化的饕餮盛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