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热门 @抖音上热门 欧美8位顶级投资人,参观完中国公司后,彻底绝望了 彭博社的一篇报道,在国内刷屏了。 8位欧美顶级VC(风险投资人)来中国,参观完宁德时代等巨头后,彻底绝望了,回国后立马列了一张“不可投资清单”,意思是很多领域,欧美创业公司已经完全没有机会了,千万不能再往里面投钱,投再多也是浪费。 他们悲观的认为,在很多领域,追赶已经没有意义,游戏结束了。 他们很确定,西方投资者对中国存在误解,生活在“泡沫”之中。 在“不可投资清单”里,首先就是电池制造及其上下游产业链。 中国掌握着绝对的成本优势,这使得任何想要成为“欧洲版宁德时代”或者“美国版宁德时代”的创业公司,他们的商业计划书讲的再好,也都是扯淡。 更何况,中国还控制着全球绝大部分关键矿产的精炼加工环节,几乎没有任何公司,可以绕过他们的控制。 类似行业还包括太阳能和风能的核心硬件制造、绿氢生产的关键设备电解槽等。 他们认为中国建立的并非仅仅是几家强大的公司,而是一个具有垄断能力的产业发展范式。 如果只是几家大公司,欧美是有办法竞争的,但面对一整套系统,任何欧美初创公司都无能为力。 听到这,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回答: 一、这8位欧美顶级风险投资大佬,在宁德时代这些公司,到底看到了什么? 二、他们认为未来如何与中国企业竞争?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大致总结一下: 1、高度的机器化。 他们在来之前,以为中国流水线,应该是解决大众就业的重要场景,无数工人匆忙穿梭在产线之中。这很符合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在外国人脑海中的印象。 “因为人工便宜,所以他们的产品也便 宜”,这个逻辑是绝大部分外国人,对中国制造的基本认知。 其中一位投资人,参观宁德时代厂房时的感受是这样的: 那是一个由机器主宰的世界。在你面前是12条并行运转的高度自动化生产线, 类无法企及的精度和速度,默默地完成着从上料、焊接、组装到检测的全过程。你看不到太多工人,只能听到设备运转时那种统一、高效的嗡鸣声。关键是,这样的厂房,宁德时代还有很多,就这样还供不应求,还在持续不断的扩大产能。 2、恐怖的上下游产业链。 在上海的慕帆动力,他们看到了一款能兼容高压氢、液氢、有机液态储氢、気、甲醇等各类氢载体的燃气轮机。 创始人林钢向他们介绍了在中国创业的优势: “为了优化一个涡轮叶片的曲面,他需要一种特殊的合金材料和一种非标的加工工艺。他将需求发给长三角的一家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