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中华神功”,做民族的“大侠”》 介绍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天津理工大学武术队主教徐彩桐。 (文章选自《中国青年报社》) “我最近一直在整理过去工作这几十年中的照片和资料,心里非常感慨。”在中国青年报社“温暖一平方”直播间,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天津理工大学武术队主教徐彩桐说。徐教授执教的这支武术高水平运动队主攻的项目包括了长拳、南拳、太极拳以及各类刀枪剑棍,这支队伍的优秀用几句话便能概括:曾在2017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武术项目金牌1枚;在2000年到2021年间的共六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中获得金牌30余枚;自1997年至今,在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及各类全国性武术赛事中获得金牌300余枚。这段简短的获奖情况总结倾注了徐彩桐20余年的心血,然而最令她感到自豪和荣耀的却并不是这些极具说服力的金牌数量。 “任武术队教练的这些年我带过2、3百名队员,他们现在大多都在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世界各地任教,教更多的人学习武术。”徐彩桐说,这些学生是她最大的骄傲和成就。 《他们的“大侠梦”》 天津理工大学大四学生苏展自小喜欢看功夫电影,在他的心目中,那些飞檐走壁、惩恶扬善的大侠们简直帅极了。为了追寻“大侠梦”,在8岁那年,他也成为了“习武之人”。苏展如今依然记得那时练习压腿时的痛以及种种他克服下来的困难。四年前,苏展作为体育特长生考入了天津理工大学,并进入武术高水平运动队,专攻太极拳项目。苏展最近的一次参赛经历是参加2021年6月在成都举办的中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在自选太极拳和武氏太极拳两个项目中他都获得了冠军。如今再提起坚持练习武术的原因时,“成为大侠”已不再是他口中的答案,在练习了十几年武术后,苏展发现他依然无法“飞檐走壁”,依然没有练成电影里那些花哨的招式,但他的身体状态、协调能力、柔韧性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学习武术要坚持,也要动脑钻研。就像太极拳,它并不像看起来那么慢吞吞,它具有很多内在的细节,练习时整个身体都要投入进去,比如在做上半身的动作时,下半身也要一起运作和发力。练习武术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坚韧,我热爱武术,愿意一直坚持下去。”苏展毕业后计划继续从事武术行业,做一名武术教练。传承中华传统武术、培养更多热爱武术的人,成为了他新的“大侠梦”。 天津理工大学大二学生潘奕博也拥有一个“大侠梦”。对传统文化充满兴趣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