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邮清真村:130年桂香漫过清真寺,秋光里藏着六百年温柔 清晨的风还带着运河水汽的凉,我踩着清真村的青石板路往里走时,先闻到的不是古村的烟火,是一缕绕着鼻尖的甜香。顺着香气寻过去,就看见清真寺朱红大门后的那棵老桂树,枝桠斜斜探过殿宇的飞檐,细碎的米黄色花瓣缀满枝头,风一吹,就像下了场温柔的桂花雨,落在青砖地上,也落在路过人的肩头。 守寺的老人说,这棵桂树是清朝光绪年间种的,算下来已有一百三十个春秋。当年先辈们重修清真寺时,特意在院中栽下它,想着往后岁月里,能让礼拜后的乡亲们,闻着桂香歇脚。我伸手摸了摸树干,粗糙的树皮上满是裂纹,像刻着百年的故事——从那时起,每年秋来,这桂香就伴着晨礼的邦克声飘出寺门,顺着运河的船帆,成了清真村最特别的秋日记号。 推开清真寺的木门,“吱呀”一声里,香气更浓了。院子不大,却收拾得格外干净,老桂树的影子落在青砖地上,和殿宇的飞檐叠在一起,成了天然的画。正殿前的匾额是道光年间的旧物,“清真礼拜寺”五个字虽染了岁月的淡色,却依旧透着庄重。殿内的地板擦得锃亮,墙上挂着阿拉伯文的经句,角落的木架上摆着几双整齐的布鞋——村里的穆斯林至今还会来这里聚礼,每逢主麻日,桂香就会跟着轻声的祈祷,漫满整个院落。 老人领着我绕到桂树后,指给我看树干上的一道浅痕:“这是几十年前台风刮的,当时大家都怕树活不成,轮流来浇水照料,没想到第二年秋天,它开得比往年还旺。”说着,他弯腰捡起几片落在肩头的桂花,放在手心轻轻搓了搓,“现在村里的老人,还会把落在殿宇瓦上的桂花扫下来,泡成桂花茶,招待来串门的邻居,汉族的乡亲也爱来讨一杯,说这花香里有日子的甜。” 走出清真寺时,日头已经升得高了。巷子里的人家陆续开了门,有妇人端着竹篮出来晒衣裳,看见我手里捏着的桂花,笑着说:“这树的香能飘到巷口呢,每年秋天,我家孙子总爱蹲在寺门口捡桂花,说要串成手链送给小伙伴。”顺着她指的方向,我看见不远处的墙根下,几个孩子正围着一堆桂花嬉笑,阳光洒在他们的发梢,也洒在墙上“民族团结”的彩绘上——从明朝万历年间回族先民沿运河而来,在这里与汉族乡亲相邻而居,几百年来,清真村的秋,从来都是桂香伴着烟火,温柔又热闹。 傍晚离开时,我又绕回清真寺门口。老桂树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花瓣还在轻轻飘落,落在寺前的石凳上,也落在运河边的芦苇丛里。#原创视频 #旅行推荐官 #我的摄影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