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芯片产业链涵盖从上游的设计工具与材料,到中游的芯片研发制造,再到下游的应用场景,是现代科技竞争的核心所在。在人工智能时代,芯片(尤其是AI芯片)成为算力基石,其性能高低直接决定AI发展的速度和上限。对于中国而言,构建自主可控的芯片产业链具有战略价值:一方面可避免“卡脖子”风险(如关键设备/软件受制于人),另一方面是在中美技术博弈中争夺下一代计算主导权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因地缘因素出现变化:美国通过CHIPS法案投入巨资扶持本土制造,日本、欧洲也强化本地供应链,而中国在政策和资本双重支持下涌现出众多芯片企业,试图在架构创新和新兴领域实现“换道超车”。然而必须看到,国产芯片依然面临架构定义能力、软件生态短板和规模化落地等三大挑战。在CPU/GPU等传统架构上,中国厂商起步晚、生态弱,与英特尔、英伟达等国际巨头存在明显差距。而在RISC-V开源架构、存内计算等新兴路线上,中国有机会参与“定义游戏规则”,缩小代差。总之,芯片产业链已成为中美博弈的焦点领域,其全貌涵盖了上游的基础支撑、中游的芯片设计制造、下游的应用牵引,牵一发而动全身。下面将分环节详解芯片产业链现状,并分析国内外代表企业和技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