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应对「广告违法」恶意索赔? 1. “广告违法”勒索现状:当前存在一类人,常以消费者身份,通过查找经营者网页或平台店铺宣传错误,利用市监投诉进行“广告违法”勒索。他们打着虚假宣传的幌子,借助市监部门对投诉的调解机制,以撤回投诉为由索要钱财,这类行为已超出正常职业打假范畴,文中用“索赔人”代称。 2. 常见索赔点: - 专利宣传问题:关注广告中是否标注专利种类和专利号。 - 极限词使用:检查宣传内容有无违规极限词。 - 功效与功能宣称:核实化妆品功效宣传、保健品功能宣称是否与实际相符。 - 医美广告合规性:查看医美广告(如打耳洞相关广告)是否合规。 - 非医疗产品涉医疗内容:像养生茶、药食同源食品宣传是否涉及违规医疗内容。 - 好评返现:针对好评返现内容,投诉其构成不当竞争。 - 教培广告:查看教培类广告是否存在如“保过”等违法《广告法》的表述。 3. 应对方法: - 依据法规应对:涉及极限词和虚假宣传的情况,可依据《广告绝对化用语执法指南》争取免罚或减罚。 - 了解实际处罚情况:不要被《广告法》中高额处罚规定吓到,实际处罚金额通常远低于法定上限,不同违法类型有相对稳定的处罚额度,如涉专利违法一般罚款1千到3千元,部分省份化妆品广告违法罚款约1万元。 4. 是否妥协的考量:不建议经营者向索赔人妥协,因为妥协可能导致再次被勒索。但实践中存在经营者选择赔偿并与索赔人和解,索赔人向市监部门表明和解后,相关问题不再追究的情况。市监部门对投诉中的违法线索本可立案调查,“和解不追究”的现象为索赔人提供了可乘之机。此外,索赔人可能是单纯牟利,也可能是同行拆台,后者目的往往是让经营者受处罚。因此,经营者做好广告宣传合规才是避免此类骚扰的根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