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不我待,岁不我与。”台湾评论员郭正亮一句“大陆不要被连战、马英九、宋楚瑜、郑丽文等人忽悠”,如利刃刺破台海政坛的虚伪面纱。多年来,国民党以“九二共识”为幌子,行“拖字诀”之实——在大陆面前扮温和,在台湾岛内避统一,靠着“不统不独不武”的模糊话术,一边收割两岸和平红利,一边维系自身政治资本。可他们忘了,国家统一从不是可拖可晾的“选择题”,而是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上世纪五十年代老一辈领导人“为国统矢志不渝”的风骨,更反衬出当下国民党政客“谋私利遮遮掩掩”的格局之小。郭正亮的直言,恰恰点破了最关键的现实:统一不能无限期拖延,模糊策略终难掩历史大势。 国民党的“拖字诀”,本质是“两边讨好”的政治投机,藏着“不愿担责”的私心。他们举着“九二共识”的旗子,在大陆面前摆出“维护两岸和平”的友善姿态,享受高规格接待、经贸合作红利——连战多年往返大陆,却从未主动提及统一时间表;马英九祭拜中山陵时情真意切,回归台湾后对统一路径避而不谈。可转身面对绿营质问,他们便立刻收起“统”的苗头,抛出“维持现状最符合台湾利益”的论调,将“不统不独不武”奉为圭臬。 徐国勇预言遭郭正亮讽 这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操作,看似“理性务实”,实则是不敢直面核心议题的怯懦。他们深知,台湾岛内“去中国化”氛围被民进党长期操弄,“统一”成了政治禁忌,一旦公开支持统一,不仅会遭绿营猛烈攻击,更可能流失选票。于是,“拖”成了最“安全”的选择:既不触碰“统”的红线得罪绿营,也不走向“独”的深渊激怒大陆,就这么悬在半空,能混一天是一天。 可“拖”来的不是和平,而是对大陆耐心与善意的消耗,是对民族大义的亵渎。国民党政客一边在大陆赚得盆满钵满——台商依托大陆市场做大做强,部分高层家族企业借两岸交流谋利;一边在台湾对统一装聋作哑,关键时刻“集体失声”。这种“只想要好处,不愿担责任”的态度,比民进党明着搞“台独”对抗更令人失望:对抗至少亮明了立场,而遮遮掩掩的“拖”,是把民族大义当成个人政治博弈的工具,把两岸和平当成谋取私利的筹码。他们享受着大陆为维护和平创造的环境,却不愿为推动统一迈出半步;他们嘴上喊着“两岸一家亲”,却对“统一”二字讳莫如深。正如郭正亮所言,这种“忽悠”式的拖延,本质是低估了大陆推进统一的决心,也低估了历史进程的不可逆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