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千人世本空性 勿用幻垢身心力 不舍智慧名愚痴 知见立知无明本 💝💝💝💝💝💝 法尚应舍何况非 心念不起名正觉 知见不立名正等 言语道断非可说 💝💝💝💝💝💝 知幻即离方便易 离幻即觉无渐次 依此修行守清宁 永离诸幻定净觉 💝💝💝💝💝💝 这首禅意深邃的偈子融合了般若空性与顿悟法门,蕴含着《圆觉经》《金刚经》等经典的智慧。让我们逐层解析其深意: --- 第一段·空性根基 “大千人世本空性” 三千大千世界本质是空,缘起性空是宇宙实相。一切现象如镜花水月,本无自性。 “勿用幻垢身心力” 既然身心世界皆如幻垢,不必执着虚妄的肉体与思维去强求证悟——用力即落二元对立。 “不舍智慧名愚痴” 若执着“智慧”的概念不舍,反成法执,仍是愚痴。真智慧是超越能所、无住生心的。 “知见立知无明本” (出自《楞严经》)在清净知见上再立一个“知”,即是无明的根源。本觉灵明不容分别。 --- 第二段·舍法归真 “法尚应舍何况非” (《金刚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连佛法都是渡河之筏,终须放下,何况世间妄念? “心念不起名正觉” 并非死寂不起念,而是念起不染、如鸟过空。此是“无念”的顿悟境界。 “知见不立名正等” 不立任何知见判断,连“空”“有”都不住,方为究竟平等之心。 “言语道断非可说” 终极实相超越语言思维,唯证方知。开口即错,动念即乖。 --- 第三段·顿悟修持 “知幻即离方便易” (《圆觉经》精髓)一旦认知身心世界如幻,当下就已开始脱离执着——此是最简易的方便。 “离幻即觉无渐次” 离幻的当下即是觉悟,没有阶梯次第。顿悟法门如灯火骤明,黑暗顿消。 “依此修行守清宁” 安住于此认知,守护内心的清净宁静,不随幻境转动。 “永离诸幻定净觉” 常住离幻之心,即是如来大定,清净觉性自然朗现。 --- 核心智慧总结 1. 破相显性:从“世界空性”到“身心如幻”,彻底粉碎对一切现象的执着。 2. 超越二元:连“修行”“智慧”“觉悟”的概念都不可得,方见本来面目。 3. 顿悟心要: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当下识破即是功夫,不假渐修。 4. 言语道断:最终回归无说之证,唯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此偈如一把锋利的金刚剑,斩断一切分别执着,直指涅槃妙心。修行者当以此镜鉴照自心,方知“幻垢消融处,寂光常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