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世半导体 #荷兰 #热点新闻事件 10月21日,荷兰经济大臣和中国商务部长通了话,全程态度挺硬——不认错更没提归还安世半导体的管理权。 这哪是来解决问题的,更像是来摆姿态的。 背后的动作更为直接:先是下达了部长级命令,将安世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予以冻结;接着让法院暂时停止中方CEO的职务,把股份托付给外人托管,甚至连外籍高管也让中方出让控股权。 说白了就是借着美国的“穿透规则”,明里、暗里都想要抢夺控制权。 安世半导体根本不是荷兰自己做起来的,据公开信息,当年它从恩智浦分出来之后,日子并不好过,是闻泰科技狠狠地“砸”了268亿真金白银,这才把它给“搞活”了。即它在脱离恩智浦后处境艰难,而闻泰科技投入大量资金使其有了起色。 这钱并未白白地花费,安世后来的营收,一下子就冲到了23.6亿欧元,在全球功率芯片领域,更是排到了第三位。它给荷兰缴纳了1.3亿欧元的税,于此同时,也将先前所有的债务还清了。 大家想想,现在它日子好了,就想踢开当初救它的中方,这做法实在说不过去。 欧盟的心思其实早藏不住了,之前就放出消息,要逼在欧洲的中企交出技术,不然就拿不到补助,先是从电池行业下手,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半导体。 荷兰这次对安世的操作,大概率就是欧盟的“起手式”,想拿安世当例子给其他中企看。 可他们没算明白,安世70%的产能在咱们中国,中国市场贡献了它48%的营收。 真把中方惹急了,最先受影响的便,是欧洲车企——像大众之前就曾说过,其芯片库存,仅仅够三周罢了;宝马的新能源生产线,也曾经停摆过。这何处是在保护产业链呀,明明就是在损毁产业链。 荷兰犯这种错不是第一次了,20世纪80年代,荷兰曾一度,执意向台湾地区售卖潜艇。中方随即,迅速且果断地采取措施,将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 当年的教训还没吸取够,现在又跟着美国蹚浑水。 他们大概忘了,安世的研发投入从1.12亿涨到2.84亿一年申请的专利破百件,这些都是中方注资之后才有的成果。 没有中方的支持,安世哪能有今天的规模。 中方其实早有应对,商务部的通稿就三句话,把意思说得很清楚:我们重视与荷兰的经贸合作,不过荷方当下的这种做法,破坏了全球产业链,必须依据原则妥善地进行解决,以保护好中企的权益。 更实在的是芯片相关的限制措施——安世中国区该生产还在生产,员工工资也照常发,还有鼎泰匠芯的12英寸产能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