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 #朱枫 #聂曦 #陈宝仓 #致敬英雄 沉默的荣耀:直到谷正文抓住朱枫,吴石才知,黎晴拿到情报的真相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的枪声划破清晨。 四发子弹同时出膛,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人应声倒地。 围观群众只记得枪响后,一位穿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女犯,在倒下的瞬间还抬头望了一眼天空。 没人知道,她口袋里那张被血浸透的纸条,是舟山群岛布防图的最后一道密码。 这条密码,原本可以改写1950年春天的舟山战役,却随着枪响,成了国民党保密局档案里永远解不开的“X”。 七十四年后,2023年冬天,舟山档案馆把一摞发黄的《定海县渔船进出港登记簿》放上扫描仪。 第17页,一行毛笔小字跳出: “11月25日,‘老德兴’船主李阿旺,载女客一人,穿阴丹士林布旗袍,付船资银元五枚,目的地六横岛。 登记簿旁边,夹着一张1950年12月的《舟山日报》剪报:保密局悬赏五百银元,捉拿“穿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女性”。 两张纸一拼,朱枫最后十三天的逃亡路线,第一次有了民间视角的GPS。 把镜头拉回1950年2月。 台北厦门街113巷,谷正文成立“吴石案侦办小组”,给组员发了一本11个月用不完的日历,封面写着一句话:“每天只干一件事——盯死吴石。 ” 小组的“每日简报”像今天的微博热搜,第一条永远是“吴石今天去了哪里”。 2月18日:08:15,吴石步行至存济医院,逗留47分钟;09:05,朱枫入院挂号妇产科;09:07,两人擦肩而过,未交谈。 谷正文在页脚批注:“擦肩是接头。 他猜对了,却没猜到擦肩之后,朱枫把写着“海东青”三个字的火柴盒,塞进了妇产科垃圾桶。 那天深夜,垃圾工聂曦把火柴盒里的微型胶卷,缝进护士服领口——胶卷里,是吴石拍下的《舟山防卫方案》第七号修正图。 同一时间,台北大安区安东街,蔡孝乾正把一张《中央日报》包着的韭菜盒子,递给交通员。 盒子底层,是写着300个名字的复写纸。 三天后,他被捕,复写纸上的名字,成了保密局“按图索骥”的死亡名单。 谷正文后来回忆,蔡孝乾的叛变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指”,但他没写进回忆录的是:蔡孝乾其实跑了三次。 第一次,躲进新店山区,靠吃柚子皮维生;第二次,溜到桃园龙潭,在废弃茶窑里睡出肺结核;第三次,他下山买韭菜盒子,因为多要了一头蒜,被摊主记住“这人说闽南话带台北腔”。 保密局抓到他的那一刻,他口袋里还揣着一张“双面间谍”黎晴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