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纳河战役(1914年)详细过程 战役背景 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后,德军总参谋长毛奇下令撤退至埃纳河(Aisne)一线,试图依托天然地形重建防线。英法联军在霞飞元帅指挥下展开追击,意图彻底击溃德军,但德军已利用埃纳河复杂地形(宽100米、深12-15米的河流,两侧300英尺高的悬崖)构筑防御工事。 关键战斗阶段 渡河行动(9月12-13日) 英军第4师第11旅在亨特-韦斯顿准将率领下,冒雨行军30英里,利用浓雾掩护通过韦尼泽尔受损桥梁渡河。 法军第5集团军攻占谢曼-德-达姆高地,但英军主力在布尔格至苏瓦松的15英里河段遭遇德军交叉火力压制。 德军利用悬崖地形和迫击炮火力,对渡河部队形成"死亡射界"。 高地争夺战(9月14-18日) 英军试图沿"Chemin des Dames"道路推进至埃纳河北岸5英里处,但遭德军机枪和炮兵密集打击。 法军虽短暂控制谢曼-德-达姆高地,但无法突破德军纵深防御。 德军第1、2集团军完成撤退后,依托悬崖北侧灌木丛隐蔽阵地固守。 战术转折点 空中侦察失效:9月12-13日低云和薄雾导致英军皇家飞行队无法提供有效侦察,联军误判德军防御强度。 堑壕体系形成:双方在埃纳河两岸挖掘战壕,西线战场由此进入长达四年的堑壕对峙阶段。 战役结果 德军成功阻止联军突破,但总参谋长毛奇因战略失误被迫辞职。 协约国部队伤亡惨重,9月18日停止全线进攻。 战役直接导致比利时安特卫普失守,比利时政府迁至奥斯坦德。 #第一次世界大战 #埃纳河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