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 #宛平城卢沟桥 卢沟桥和宛平城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二者紧密相连,是中国重要的历史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卢沟桥### • 历史沿革: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建成于金章宗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厚拱厚墩式多孔联拱石桥。 • 建筑特点:全长266.5米,为11孔不等跨圆弧拱,桥上共有栏板279块,望柱281根,每根望柱头上都刻有一个石狮,共281个,这些石狮姿态极富变化,是中国石刻艺术的杰作。桥头立有石质华表,还有清康熙、乾隆关于修葺此桥的碑记及乾隆所题“卢沟晓月”碑等。 • 历史意义: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借“军事演习”之名寻衅,向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壮烈序幕。 宛平城### • 历史沿革:始建于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建成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初名“拱北城”,清代改为“拱极城”,1928年宛平县衙迁入城内,改称宛平城。 • 建筑特点:是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万平方米。仅设东西两座城门,东为“顺治门”,西为“永昌门”(清代改为“威严门”),两门都建有城楼、瓮城和闸楼,城的四角各建角楼,城墙高7.18米,防御性极强。 • 历史意义: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中方拒绝后,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宛平城成为七七事变的历史见证,其城墙至今仍保留着当年日军炮击的弹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