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山同志(1924—1980),出生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现为区)横水镇九龙村。因其幼年丧父,遂与改嫁到凤翔田家庄镇亢家崖(现属河北村)的母亲一同来到亢家。解放初,陈振山同志带着全家落户到了凤翔县城行司巷后复陈姓。 亢家崖亢德元同志的家庭殷实,曾是凤翔地下党组织的秘密据点。作为亢德元同志大哥亢德福的养子,陈振山同志在其五叔亢德元及其他革命同志的影响下,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叔侄俩忠于革命事业,纷纷参与了1946年8月15日的董策成起义,留下了一段“上阵父子兵”的佳话。 陈振山同志青年时代就向往革命,跟随其五叔亢德元同志走上革命道路并积极从事革命工作,两人曾奉命打入敌人内部,潜伏到咸阳市旬邑县国民党陕西省保安六团三大队,在旬邑边防线上为我党做过不少工作。他于1944年8月参加董策成、龙伯渊同志组织的红色交通线工作,掩护革命同志进出边区。1946年8月15日随董策成、龙伯渊同志率部起义,参加了革命,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府游击总队(简称“西府总队”),任一支队班长职务,同年十月入党。1948年11月,他任西府总队一支队二中队分队长,在历次战斗中他沉着坚定,机智勇敢,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多次负伤,屡建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解放后、陈振山同志转入地方工作。历任风翔县城关镇市、市委书记,横水区区委书记、区长,凤翔县公安队政治指导员、武装部军事股股长、城关区武装部部长和县兵役局动员科科长等职务。 1958年4月,因受极左路线的影响,他被错定为中右分子,复员回乡。1979年组织对其问题彻底进行了平反纠错。 陈振山同志离职回乡后,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干部社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文革”之前,他曾连任凤翔县城关镇红旗路大队第二生产队会计,队长等职务,带领大家艰苦奋斗,为改变穷队面貌付出了心血。“文革”期间,他始终以革命事业为重,曾被选为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在此期间,多次被评为先进干部。 重新工作之后,他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党性,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表现了极端的热忱。他勤勤恳恳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患病期间,陈振山同志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在临危之际,他还念念不忘党和人民的事业。1980年10月30日,陈振山同志病逝,终年56岁。#致敬 #英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