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时想 应激不如忍辱 当遭遇屈辱时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遭遇过别人的侮辱,而我们一旦受到侮辱便会怒火冲天,以牙还牙,甚至不计一切后果跟对方来个鱼死网破。其实,冲动这个魔鬼所带来的恶果,常常令我们得不偿失甚至遗憾终生。反之,面对侮辱,熄灭嗔怒之火,将会给自己的人生迎来一个开阔的局面。汉朝大将韩信受胯下之辱却不动怒,最终为自己迎来了"王侯将相一人皆任"的丰功伟绩,至今仍名扬天下。 忍辱度嗔恨 佛教讲六度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波罗蜜是六种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的方法。忍辱居第三位,被认为是出离苦海的最妙法门。因为我们众生都有嗔恨心,所以要修忍辱度,通过修行忍辱来对治嗔恨,使自己不论处于何种侮辱或其他消极情绪之中时,都能以忍辱来克制自己,不让嗔限心出来作祟。 忍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公元4世纪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希腊哲学家教导弟子在三年内遇到任侮辱自己的人,都要送对方钱。三年后,大师让弟子前去雅典学习。弟子在雅典门口遇到一位智者正在侮辱进城的人。当弟子受辱时,他哈哈大笑。智者问他为么,弟子说:"三年来我每次被人 辱都要付钱,这是我第一次不必付钱!"智听后便让他进城学习知识。 这个故事恰好说明了忍辱的真实意义:为人类开启智能之门。在我们的生命随时都要面对很多侮辱和磨难,换个角度来看,我们便拥有了深刻的人生智能。 我们要学会在屈辱中义无反顾地前行。让屈辱这根毫不留情的鞭子时刻鞭策着鼓足勇气,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奋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