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2月,河北保定体育场内,两万多群众围观公审现场,广播里传来对刘青山、张子善的死刑判决。随着两声枪响,这起新中国成立初期震惊全国的贪污案尘埃落定,却给两个家庭留下了长久的印记。 案件的揭发者李克才,曾是刘青山的副手。1951年,他发现天津地委账目异常,多次提醒刘青山却遭无视,甚至被对方试图用钱收买。在河北省第三次党代会上,李克才当着八百余名代表,历数刘、张二人挪用粮款、侵吞财产、私建机场等罪行,引发轩然大波。调查组迅速进驻,从国外开会归来的刘青山与同伙张子善相继落网,审讯中暴露的记账本详尽记录了贪污细节,罪证确凿。 刘青山伏法后,妻子范勇带着刘铁骑、刘铁甲、刘铁兵三子艰难度日。组织上给予了实际关怀:长子、次子每月领取15元补助,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初。但家庭背景仍是孩子们成长中的阴影。1965年,成绩优异的刘铁骑报考清华大学,因政审未过落榜;弟弟们在学校也常被指指点点,背负“贪污犯的孩子”标签。 三兄弟找到李克才,希望为父亲翻案。这位始终坚守原则的老干部坦诚相告:“案子公正,证据确凿,无法平反。”虽然失望,兄弟俩仍选择接受现实。刘铁骑转而考入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在华北油田任技术员,工作出色;刘铁甲先务农,后进入石油管道公司任电工领队;刘铁兵从煤矿调回地方工作,三人均凭自身努力立足。 李克才一生坚守反腐初心,1993年离休前仍揭发贪腐案件,他的“心无私念,言出无畏,真话必讲,腐败必揭”成为人生写照。刘青山案作为新中国反腐里程碑,警示着权力不可滥用;而国家对其家属的妥善安置,以及后代靠奋斗改写人生的经历,则展现了历史的复杂与温度。#正能量 #情感 #人物故事 #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