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6名学生矿企遇难:安全防线何以形同虚设? 2025年7月23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内,6名东北大学学生在参观时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47分钟救援仍不幸溺亡,带队老师受伤。这场本应充满学术意义的参观,却因工业安全漏洞变成了一场悲剧。 涉事浮选槽是矿山核心设备,其矿浆密度达清水1.2 - 1.5倍,且具有非牛顿流体特性。人一旦坠入,会因胸腔压力骤增、呼吸道堵塞迅速失去行动能力,存活时间通常不足3分钟。现场学生描述,目击者看到坠落者在矿浆中挣扎后逐渐静止,消防人员使用专业装备才将其移出,但已错过黄金救援期。 更令人震惊的是,涉事企业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在事故前12天刚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宣称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今年2月,该公司浮选车间还因“零事故”目标被官微表扬。然而,这些“安全成果”在事故面前不堪一击。现场格栅板上站有7人,远超设计承载极限,且浮选槽仅靠格栅板防护,未设置双重护栏或安全网,暴露出设备维护缺失或设计缺陷。 从责任划分看,企业安全标准落后于行业规范,防护设施不足;学校带队老师是否尽到安全提醒义务、学生是否接受专项培训存疑,且“超载式”参观模式是否合规也待查。此外,这并非高校首次发生类似事故,事故前一日东北大学校内实验室也发生学生坠入浮选槽的悲剧,凸显特殊设备安全管理的系统性漏洞。 专家指出,这起事故暴露了工业安全链的全面崩塌。企业检修造假、学校培训缺失、监管流于形式,共同酿成惨剧。安全不是口号和会议,而是需要技术防控、制度重构和文化重塑的立体工程。 6条年轻生命的消逝无法挽回,这起事故不应仅成为新闻热点,而应成为推动中国工业安全变革的转折点。唯有严格检查、认真培训、负责监管,才能筑牢安全防线,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热点 #热点新闻事件 #大学生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