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经典中 经常会看到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形容词 那么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呢? 且三千大千世界又有多大呢? 这要从最基础的单位讲起 一个小世界: 这是最基础的单位 其核心是须弥山,周围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 须弥山四周是四大部洲,分别是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 日、月在须弥山腰运行,照亮四大部洲 欲界六天位于须弥山腰和山脚的上空 色界十八天和无色界四天依次向上分布在这个小世界的更高空间维度中 一个小世界通常被认为包含一个太阳系或类似的结构 一个小千世界:由1000个小世界构成 一个中千世界:由1000个小千世界 构成,即包含100万个小世界 一个大千世界:由1000个中千世界 构成,即包含10亿个小世界。 因为一个大千世界是由“小千”、“中千”、“大千”三个“千”的累积组合而成 所以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这里的“三千”不是指3000个,而是指三重叠加的“千”的结构 佛土或刹土:一个佛陀教化的范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或若干个三千大千世界 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娑婆世界,就被认为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那么放在现在科学的可观测宇宙来类比或推测的话 一个小世界到底有多大呢 我们熟知的宇宙层级是: 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超星系团…… 而一个小世界有日月围绕须弥山,有维度空间 为了方便我们理解 可以将一个小世界类比为一个银河系 但是切记,切记 我们的类比都是方便法门 目的是用我们有限的认知去理解无形的佛法 虽然不准确,但至少让抽象概念变得具体些 那么,佛学用“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宏大的空间概念究竟想表达什么呢 况且《华严经》中说“一尘中有尘数刹” 无限小的空间又包含了无限大的空间 这么看真是要把人绕晕了 其实,佛学用“三千大千世界”这样恢弘到近乎不可思议的空间尺度作为比喻 其根本目的并非为了描述物理宇宙的客观尺寸 恰恰是为了让人放下掌控感,否定我们对空间的执著 让我们了解自身的渺小,去除傲慢心 试想一下 连星系生灭都由众生共业推动 个人那点烦恼又算什么呢 因此,佛教经典中处处都在告诉众生 放下,不要执着 我们可以慢慢领会佛学的精与妙,悲与智 愿你我法喜充满,共证菩提 #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