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竹洲(原名苦竹洲)游家的历史源远流长,是江西丰城赣江畔的千年古村,其发展脉络融合了迁徙史、文化传承与时代变革。 一、村名由来与地理特征 1. 苦竹洲的起源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游氏先祖从丰城铁鹿坑迁至赣江沙洲。因沙洲高坡生长味苦的小竹,遂名“苦竹洲”。后因生活富足,方言中“苦”与“富”音近,渐改称“富竹洲”。 2. 地理优势 位于赣江冲积沙洲,曾以渔业、采沙、船运为生。村民早年饱受水患,民谣“昔日苦竹洲,三年两不收”道尽艰辛。 二、家族迁徙与发展脉络 1. 远祖溯源 游氏出自战国郑穆公之子子游(偃),其孙游皈以“游”为姓。五代时南唐尚书游嵩迁居吉州庐陵,被奉为一世祖。 2. 丰城定居- 北宋初年:游嵩五世孙游铎经商至抚州,卜居丰城,成为本地游氏始祖,葬于樟树下,衍生“九股樟游氏”。 - 靖康之难:八世祖游宰均避乱迁丰城安沙(今赣江大桥西),入赘龚家聂氏,开基丰城游氏。其子元方留居安沙,五传至谦夫、履夫,家族渐兴。 3. 富竹洲开基: 明初,游宰均次子元弼后裔十二世孙游广显从铁鹿坑迁苦竹洲,奠定今日富竹洲游氏基业,至今近700年。 三、文化传统与生活习俗 1. 耕读传家: 明清两代文风鼎盛,游氏祠堂常为学子庆贺科举。明景泰年间游明中进士,官至福建学政;清代游方震(古竹游氏分支)任云南知县,执掌昆明五华书院,著述《易经塾本》等。 2. 特色习俗: 鱼炒面:冬至必备祭祖菜肴。传说源自开村先祖煮鱼忘时,意外创制鱼汤炖面,后成代代相传的乡愁符号。 抄洲日:农历八月初十原为摘打瓜庆丰收的节日, 3. 打瓜产业沙地适宜种植打瓜(黑瓜子原料),明初曾为贡品。五月十八“打瓜节”全村集体收瓜。#丰城 #游氏家族 #丰城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