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门 根据最新规划及数据,国家正式圈定的陕西八大城市格局已清晰呈现,其中汉中稳居第五,榆林凭借经济实力超越渭南,成为陕西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排名不仅反映了各城市的经济总量,更体现了产业结构、发展潜力及区域影响力的综合较量。 一、汉中:稳居第五的生态与产业双优城市 汉中以1902.55亿元的GDP总量稳坐陕西城市第五位。作为陕南核心城市,汉中依托生态优势与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生态方面,汉中荣膺“202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一,汉江汉中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产业层面,汉中创建2个省级特色专业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优化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成绩位居全省第二。此外,汉中推进“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和棚户区861个,新建便民设施与5G基站,城镇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二、榆林:资源型城市的逆袭与超越 榆林以7548.68亿元的GDP总量力压渭南,成为陕西第二大经济体。作为能源重镇,榆林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及发电量均居全国前列。其经济增速(6%)超越全省平均水平,人均GDP达18万元以上,几乎与北京持平。榆林的成功在于能源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双轮驱动:一方面,巩固煤炭、油气等传统优势;另一方面,发展电池电解液溶剂等新能源材料产业,全国规模最大的电池电解液溶剂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此外,榆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926.8亿元,超越西安位居全省第一,彰显其财政实力。 三、渭南:传统农业大市的转型挑战 渭南虽在人口与地域上占据优势,但GDP总量(未公开具体数据,但低于榆林)使其在八大城市中位列榆林之后。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渭南面临产业升级压力。近年来,渭南通过转移受强降雨威胁群众、筑牢禁毒立体守护防线等措施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但在新兴产业培育与高技术企业引进方面仍需加强。与榆林相比,渭南的产业结构偏重农业与传统工业,缺乏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导致其在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上落后。 四、八大城市格局:西安领跑,区域协同发展 陕西八大城市中,西安以13317.7亿元的GDP总量领跑全省,咸阳、宝鸡紧随其后。汉中与榆林的崛起,反映了陕西区域发展的多元化趋势:陕南地区通过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实现后发赶超,陕北地区依托能源资源巩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