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袭明章 第二七讲:至善的人 善行无辙迹:至善的人,他行善于天下, 心里没有虚伪的做作, 也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念头, 因此他的心中,丝毫不留下行善的痕迹。 善言无瑕谪(zhé):而且至善的人, 他说话的时候,纯粹是自然本性的流露, 因此他所说的话,就是真理,所说的既是真理, 当然就让人心服口服, 所以也就没有缺点让人责备。 善计不用筹策:更何况至善的人, 他的心就是佛,佛就是他的心, 所以他所做的事,不用什么计划, 一行一动,都是仙佛的显现。 不像凡人,想做好一件事情, 都是用尽心机,结果无论怎么算, 怎么计划,所做的事, 还是离不了因果轮回。 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 还有至善的人,他的心境,物我两忘, 纯粹自然无为,不去执着身外之物, 所以他的心门,不必使用门锁, 别人也偷不了他的解脱之心。 不像凡人巧设机关之门,装设门锁,可是最后, 还是被奸诈之徒破坏。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而且至善之人, 他立了誓愿,要救度天下之人, 因此他时时刻刻,不会将这个誓愿忘记, 因此天下的人,也时时刻刻没有忘记他的恩德 像这种不必立下条约,不必交换信物的约定 可是有谁能够解开他们的约定。 不像凡人经常以信物约定,或是立了契约书, 好像已经用约定将两个人绑住,可是到后来, 还是难免有一方黄牛(注:食言、 失信),而解除了约定。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 所以圣人,他具有以上至善的心境, 因此他常常怀着,善良的本心去救助别人 故无弃人:他认为教育是不分别的, 所以他不嫌弃人的贵贱与贫愚, 一样的施以教化。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所以他的心与万物合而为一, 因此他无论对动物植物, 都没有毁损与轻弃的念头, 这就是圣人他承袭古人的明德啊!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另本冇者), 所以至善的人,他的言行很合乎大道, 就成为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的作为, 就成为至善人的资料。 不贵其师:但是至善的人,仍然不会执着, 拥有老师的资格。 不爱其资:因为他希望每个人, 都是至善的人,所以他也希望以后, 再也没有不善的事,成为他的资料。 虽知大迷:(知另本作智), 虽然他有超人的智慧, 可是他仍然大智若愚。 是谓要妙:这才是了解真理的人, 更是悟到精深之道的人。 #道德经解读 #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