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成了最憋屈的边境城市! 有人说,珲春是中国最接近日本海的城市,距离海岸线仅有短短15公里,似乎只需一步之遥就能拥抱大海。但我不认同。在我看来,珲春更像是被历史和现实双重锁住的“海边孤岛”,近海却无海,成为中国最憋屈的边境城市。 站在防川村的龙虎阁上,游客们兴奋地指着远方说那是日本海,但更多时候,海只是天边一抹模糊的灰蓝色,遥不可及。这15公里的距离,不仅是地理上的短暂,更是历史和现实交织的难题。 1858年《瑷珲条约》的签订,将吉林省与日本海之间的15公里领土割让给了俄罗斯,使中国失去了通往日本海的海岸线,无法利用图们江进入日本海。图们江的下游成为朝俄边界,而这段河流上的俄朝友谊铁路桥过低,大型货轮无法通过,加之河道淤泥堆积,两国都不愿清理,使得图们江出海口的通航权成为一纸空文。 尽管如此,珲春并未放弃。近年来,珲春依托与俄罗斯、朝鲜的地理优势,发展海洋经济,通过“借港出海”的方式,利用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港和波谢特港,开辟了内贸外运航线,实现了东北地区与外界的连接。2018年,珲春市对俄贸易主体进出口实现46.1亿元,同比增长90.1%。海鲜贸易带动了海鲜加工产业,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水产工业园区吸引了近200家加工型企业、贸易型企业和400多家个体商户。 然而,这种“借港出海”的方式,始终无法替代拥有自主出海口的战略意义。珲春的出海梦,仍需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政治的复杂性。这座边境小城,在近海却无海的尴尬中,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出路。#珲春 #图们江出海口 #吉林珲春 #中国地理 #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