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斗经6:患方打医疗纠纷官司如何推动法律讲法律?】 有哪些管用的浅道理呢?医疗纠纷受害患方打官司,无非是让法官从法律的严谨性上为受害人做主,讨一个法律上的说法。 #医案斗经 #推动法律讲法律 #北京医疗纠纷律师 #医疗事故律师 #别让法律神不可依 大家好,这里是天斗医号患者权利保护组。我是北京的医疗纠纷律师宋中清。 而当法官抛开法律讲“情理”,无视受害人在责任竞合上的法定选择权时,患方当事人就不适合给在法不言法“装睡”的法官讲法律的深道理。此时,不如用浅层逻辑撕开“装睡”的借口,以下五条策略可直击要害: 一、证据即正义,用“病历锁链”打破和稀泥 医疗纠纷的核心是病历——完整封存、及时复印全部病历是底线。患方需第一时间固定证据链,包括诊疗记录、费用票据等。曾有案件因医院篡改术后护理记录,直接触发《民法典》1222条过错推定,法院判赔全额责任。 二、法律条款“贴脸开大”,拒绝技术黑箱 法官若以“医学专业性”为由回避责任,需直指诊疗规范漏洞。例如,医生未告知替代治疗方案(如进口器材与国产差异)违反《民法典》第1219条,可引用类似判例迫使法官正视法律硬约束。天斗医号团队以“违约责任”替代传统医疗过错鉴定,成功规避责任稀释,正是此道高手。 三、用“朴素法理”对抗诡辩逻辑 当法官强调“医院不易”,需回归基础法理:“治病救人≠免责金牌”。如某ICU感染新冠案件,医院用免责书搪塞,但法律上“自甘风险”不适用于强制医疗场景。可质问:“若住院反成催命符,法律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四、以程序正义倒逼实体公正 天斗案例揭示,医方最惧怕的不是赔偿而是行政处罚。患方可同步向卫健委申请查处超范围执业、伪造病历等行为,行政认定书将成为诉讼王牌。曾有医生因无资质开展手术被吊销执照,民事赔偿直接按全责计算。 五、用“反常识逻辑”重塑话语权 当法官暗示“医学有局限”,需转换话术:“若技术有限,为何不转诊?”或“若方案无误,为何不敢写进知情书?”某肿瘤患者被过度治疗,律师以“指南合规性”对抗所谓“个体经验”,最终推翻医院辩解。 医疗诉讼本质是法律与权力的博弈。患方要做的,不是哀求法官“讲法”,而是用证据、法条和逻辑构筑铜墙铁壁,让“装睡者”无处遁形。 感谢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