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烟云散江南,李氏根脉溯北疆。砂山风铃摇岁月,泰寺古韵映沧桑。” 这四句诗,恰似时光的引子,引领我们步入向阳村那悠长而深邃的历史回廊。 大江奔涌,澄江之畔,砂山脚下,向阳村静谧而古老的村落,犹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卷,徐徐展开岁月的长轴,吟诵着千年的传奇诗篇,那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李氏家族从北疆大漠到江南水乡的跌宕迁徙,诉说着泰清寺晨钟暮鼓里的兴衰更迭,也描摹着向阳村人拼搏奋进、开拓创新的时代新声。 追溯那南宋末年,烽火连天,铁骑踏破山河。蒙古大将嘉那,因祖上出使大唐有功,得赐李姓,融入华夏姓氏的浩瀚星河。他战功显赫,迎娶成吉思汗之女月姬,荣耀至极。忽必烈统一中原的征程中,嘉那纵横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南宋覆灭后,嘉那的后代霑柯袭荫镇守镇江路,后调任江阴路,其孙八撒又袭父荫,镇守江阴。八撒的子女脱脱、脱因,长子脱脱袭父爵万户侯,被召回大都,次子脱因袭世荫,继续镇守江阴,成为江阴李氏第二世,开启了家族在江阴的繁衍生息,枝繁叶茂,砂山支脉的向阳村,便在这历史的沉淀中孕育而生,如今约有 1500 多人的村落,承载着李氏家族的荣耀与梦想,成为江阴大地上一颗璀璨明珠。 向阳村的历史,犹如深邃的古井,再往上探,三国赤乌年间(238 - 251),此地兴建了太清院,元至正年间(1341 - 1367)更名为 “泰清寺”。泰清寺历经近 1800 年的风雨洗礼,兴废交替,却始终是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无数才子佳人,或挥毫泼墨,或吟诗作对,或妙笔丹青,在这里留下不朽的篇章。如今,2A 级景区的泰清寺,宛如向阳村的文化灯塔,指引着后人追寻先辈的足迹,传承着千年文脉,那斑驳的古寺墙壁,仿佛在低语,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 “向阳古寺韵悠长,文人墨客竞登场。诗情画意留佳作,岁月悠悠映斜阳。” 泰清寺的风铃声声,似乎在应和着向阳村人热血豪迈、拼搏不息的性格乐章。 向阳村,凭借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铸就了村民坚韧不拔的品质。它是江阴地区较早觉醒的村庄之一,率先踏上了社队工业的发展征程。从早期开山采矿的原始积累,到后来引进双氧水生产线的创新飞跃,与隔壁华西村的五金产业并驾齐驱,赢得了 “向阳一滴水 华西一根钉” 的美誉。至上世纪 90 年代,向阳村已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家家有小车、户户住别墅的富裕生活,成为江阴地区乡村振兴的典范。#抖音特效达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