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三号坑的• 基本概况 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边缘 ,阿尔泰山脉东端南麓,额尔齐斯河源头。坑口长250米,宽240米,深2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坑之一,边壁上盘山道呈螺旋状,积水漫到矿坑腰部,现为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一景• 历史沿革 1930年被当地牧民发现,1935年苏联开始勘探开采。1950年中苏合营,1955年起由我国自主经营。1960年中苏交恶,三号坑为偿还苏联债务发挥重要作用。1999年因经济转型等关停,2018年成为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一部分实现转型• 矿脉特征 盛产世界上已知140多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铍含量居全国首位,铯 、锂、钽资源量分别居全国第五、六 、九位,与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 ,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矿物呈规则螺旋带状分布,在矿坑四周仍有大量未被挖掘的资源• 重要贡献• 偿还外债 在新中国面临苏联逼债的艰难时期,可可托海三号矿坑承担了偿还近47%苏联外债的重任,为国家经济缓解了巨大压力• 国防建设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空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等,所需要的铍、锂、铯等稀有金属均来源于此,为“两弹一星”工程提供了关键战略资源• 旅游与研学 转型后的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开展“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结合矿产资源开展研学活动,成为科普教育与旅游观光的热门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