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穷乡暖梦 火车一路呼啸,载着我奔赴远方,窗外景色如幻灯片般快速闪过,我的思绪却飘向千里之外的故乡——信阳。那片土地并不富裕,可在我心中,它是最温暖的存在。 信阳的乡村,田野广阔,房屋错落,多数都是青砖灰瓦的质朴农舍,因岁月的侵蚀,墙壁泛着暗沉的色调。村里的道路坑洼不平,每逢下雨,泥浆四溅。学校的设施简陋,黑板掉漆,桌椅破旧。然而,就是这样的环境,孕育出了信阳人独有的质朴与善良。 小时候,农忙时节,大人们在田间劳作,孩子们也不闲着。小伙伴们成群结队,穿梭在田埂间,帮忙捡麦穗、递水。休息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从家里带来的粗茶淡饭,虽然简单,却充满欢声笑语。农忙结束,乡亲们互相道谢,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是对彼此默契配合的认可。 记得有一年,父亲外出打工受伤,家中缺少劳力,农时又迫在眉睫。邻居们得知后,自发来到我家农田。张叔扛着锄头,一马当先,翻耕土地;李婶带着孩子,熟练地播种、浇水。大家齐心协力,原本繁重的农活很快完成。父亲感动得热泪盈眶,乡亲们只是笑着说:“这不算啥,都是邻里乡亲的!”那一刻,这份无私的关怀,像冬日暖阳,驱散了我家的阴霾。 在信阳,邻里间不分彼此。清晨,李婶会敲响我家的门,送来刚蒸好的馒头;傍晚,王伯路过我家,顺手帮父亲修理农具。村里有红白喜事,大家都会主动帮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场面热闹而温馨。集市上,小贩们从不缺斤少两,对待顾客真诚热情。讨价还价间,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如今,我在城市打拼,灯红酒绿中,却时常怀念信阳的质朴与温暖。那些在故乡度过的日子,像一坛陈酿的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醇厚。故乡的贫穷,磨砺了人们的意志,也铸就了他们善良、憨厚的品质。 尽管故乡的经济条件还需改善,但它给予我的精神财富,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比拟的。信阳,是我灵魂的栖息地,是我心中永恒的温暖港湾 。无论走多远,我对它的眷恋,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深沉。